半導體的導電特性介於金屬和絕緣體之間。兩個觀念可以說明三種物質的差別-能帶理論(energy band theory)以及Fermi能階(Fermi energy level)。
在單一原子中,依照包立不相容原理由低到高能階排列,最外圍能階的電子被稱為價電子(valence electron)。而溫度不等於零的情況下,這些價電子有機會因環境熱輻射光子的影響,躍遷至更高的能階而離開原子的控制,成為自由電子(free electron)。
當有很多原子排列在一起,形成固態晶格時,原子彼此之間的能階會相互影響,我們有的便不是單一個外圍能階,而是一群量值相近的能階,此即晶格的價帶(valence band)。同理,晶格中自由電子能佔據的能階也會是量質相近的能帶,此即晶格的傳導帶(conduction band);只有在傳導帶上的自由電子,才能產生巨觀尺度的電流。
一個對能帶理論更全面的理解,必須考慮晶格中原子對電子的位能為週期性函數的事實,並使用Bloch理論(Bloch's theorem)求出能帶分布。
在熱力學中,Fermi能階的定義為平衡狀態時,將單位電子移入系統中,所需給予的能量;在固態物理中,這個能階上任何時刻電子佔據某個狀態的機率為$50 \%$。
在金屬中,Fermi能階必定在傳導帶內。這代表金屬中總是有一定數量的電子在自由電子海中,也因此有金屬的導電性。
另一方面,絕緣體的傳導帶遠高於Fermi能階,因此電子幾乎不可能跑到傳導帶上。而半導體則介於兩者之間;其Fermi能階介於價帶與傳導帶之間,而價帶與傳導帶的能階差夠小,使一部分的電子在有機會從價帶移往傳導帶。
我們在 自由電子海的能量分布與Fermi能階 中,有推導自由電子海中Fermi能階和溫度的關係。不過,該推導只考慮存在於傳導帶中的電子,比較接近金屬內的情況。當Fermi能階$\varepsilon_F$小於傳導帶的最小能階$\varepsilon_C$時,則我們必然需要考慮不在自由電子海的電子(因為當溫度為零時,所有的電子都只會佔據在價帶中)。